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美术设计与制作
专业代码:142200
二、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学制
全日制 3年
四、 职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
表1 技能方向与职业岗位对照表
序号 |
技能方向 |
对应职业岗位/工种 |
职业资格证书 |
1 |
广告设计 |
广告设计师/助理 |
装饰美工资格证 |
2 |
包装设计 |
产品包装设计师/助理 |
|
3 |
室内设计 |
室内设计师/助理 |
装饰装修工资格证 |
五、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广告公司、印务公司、展会设计、室内设计装饰、多媒体制作公司等行业企业,培养具有相关岗位工作能力,达到中级工职业资格要求,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六、 人才培养规格
(一) 知识结构
学生具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普通话、计算机等文化知识和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绘制、室内外装饰设计等专业知识。
(二) 能力要求
1. 专业能力
(1) 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素描、色彩、构成基础、图案,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知识;
(2)具有电脑美术设计中的Photoshop\CAD\ 3DMAX等设计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在本专业(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方面)的应用知识;
2. 方法能力
(1) 具备常用设计工具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应用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2) 具备熟练操作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包装设计用到的基本软件,独立进行基本的平面设、室内设计和包装设计能力;
(3)具备美术设计与制作的初级开发和制作能力,毕业时应取得初、中级技能资格证书。
3. 社会能力
(1) 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公平正义的品质;
(2) 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具备正确的信念追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 具有良好获取前沿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造力;
(5) 具备一定的美学艺术修养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七、 人才培养模式
为符合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培养模式,按照学校“学训结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结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特点,在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下,构建基于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132”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一个主线,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等三种能力的培养由简单到复杂逐级递进,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结合培养强化”的培养模式。
八、 课程结构
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对本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进行描述,分析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设置课程结构。
(一)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
围绕美术设计与制作企业的岗位需求,以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分析和提炼出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行动领域,根据职业能力分析和学生的认知学习特性,形成学习领域。
(二) 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
1.公共基础课
表5 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 学时 |
1 |
心理健康教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
32 |
2 |
职业生涯规划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
32 |
3 |
道德与法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大纲 教学大纲》开设,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
32 |
4 |
经济与政治 基础知识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
32 |
5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
32 |
6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
192 |
7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
128 |
8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28 |
9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 |
128 |
10 |
礼仪基础教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礼仪基础教程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礼仪的相关基础知识,从思想上认识到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走进礼仪,掌握礼仪,践行礼仪的个人意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32 |
2.专业基础课
表6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 学时 |
1 |
素描基础 |
了解素描的特性,明确素描的基本概念,以及同其他绘画门类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基础素描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从整体出发的立体造型能力,提高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
64 |
2 |
平面设计 |
熟练掌握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平面构成理论、色彩构成理论、立体构成理论;掌握平面广告设计里不同分类中实例的设计构思和制作方法、不同分类中实例的印刷工艺与要求,达到专业设计的水平;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技巧,达到为实际工作案例服务的要求。 |
72 |
3 |
构成基础 |
系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具备视觉方面的创造能力,了解造型观念,熟练的掌握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学生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具有把《平面构成》上的知识应用到各种设计领域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过硬的艺术表现技能。 |
64 |
4 |
字体 |
熟悉字体设计的应用范畴;掌握设计美术字的原则、每种字体的特点、各种笔画的正确书写、字体设计的基本规律、字体设计变化规律和创意字体的分类、文字与版面设计方法、美术字的应用技巧和表现方法。 |
64 |
5 |
色彩构成 |
熟悉色彩构成的概念,范围,意义和工具材料;了解色彩的分类,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属性以及色调、色彩的分类、色彩的三要素;掌握色彩的属性以及色调、制作方法;准确把握各种不同的色彩构成; |
64 |
6 |
图案 |
培养审美素质,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图案的创造设计能力,掌握写生变化规律,了解形式美基本法则,熟悉图案的各种表现手法 |
64 |
7 |
影视后期 |
培养学生按照职业需求进行操作的能力,熟练掌握影视特效制作的相关知识和动态,熟练运用AE进行短片设计及制作的能力 |
96 |
8 |
计算机基础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注重在职业模块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64 |
9 |
服务管理 |
了解销售、商务接待等商务活动流程,熟悉商务礼仪,掌握一定的商务沟通技巧。 |
32 |
3.拓展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 学时 |
1 |
摄影技巧与实践 |
掌握单反数码相机工作原理;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方法;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掌握焦距的选择;曝光参数及拍摄方法。 |
32 |
2 |
照片后期处理 |
掌握照片的编辑合成,颜色调整,照片修复、艺术处理的基本技巧。 |
32 |
(四) 专业核心课程及要求
表7 专业核心(方向)课程设置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 学时 |
1 |
3ds max |
掌握三维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熟悉3dsmax基本工具的操作,参数设置等;熟练掌握3dsmax中在效果图设计中的基本渲染设置、3dsmax中输入、输出效果图; |
96 |
2 |
矢量图制作 |
熟悉AI的工作环境以及文件的管理;掌握印刷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AI的绘图工具、路径、着色、图层、文字、蒙版、效果的使用方法;对企业VI、宣传册、POP广告、DM广告有一定认识,会运用AI进行设计制作。 |
64 |
3 |
动画制作 |
了解二维动画的发展及其前景、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基础动画的设计与制作、声音、视频的导入方法、简单动作脚本的编辑;能够制作简单的综合实例。 |
64 |
4 |
制图* |
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的技术要求与规范,掌握室内设计的的设计技能;掌握CAD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室内设计图纸的绘制技巧。 |
96 |
5 |
广告设计* |
了解广告设计原理、规范、广告类型,熟悉广告创意方法和实现途径,掌握广告设计与制作流程,能进行广告创意与制作,掌握广告推销的技巧和方法。 |
96 |
6 |
商品包装* |
了解商品包装的设计原理、规范,熟悉商品包装的创意方法和表现手法,掌握商品包装设计流程。 |
96 |
(五) 教学安排与实习计划
1. 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为36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4周,周学时为30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学时安排,三个学年总学时为3240学时。
2. 教学安排与实习计划
表7 教学安排与实习计划表
教学项目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教学授课周数 |
16 |
16 |
16 |
14 |
|
|
教学实习周数 |
|
|
|
2 |
|
|
生产实习周数 |
|
|
|
|
40 |
40 |
复习及考试周数 |
2 |
2 |
2 |
2 |
|
|
小 计 |
18 |
18 |
18 |
18 |
|
|
(六) 教学要求级考核设计
1. 教学要求
(1)优化教学过程,采用“理实同步互融”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运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互相配合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美术设计与制作领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实行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相结合,实施“三方两层一多样”的教学评估机制
学生的培养和培训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采取“三方两层一多样”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质量进行评估,让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习评价。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3)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转变教师角色
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转变工作角色,努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动员者和咨询者。
2. 教学评价
按照“三方两层一多样”学生评价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由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三方参与,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一方主要由教导处与专业部两层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一方进行自评互评;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一方主要由招生就业处与专业部两层配合企业一方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一方进行自评互评。
(1) 评价成绩构成
学生学业总分为400学分,其中品德修养120学分,学业成绩160学分,校外实习80学分,课外活动40学分。学分的最小单位为1分。
(2) 评价成绩计算
学生阶段性评价成绩,由各班级按每学期进行统计,结果上交专业部,最终由专业部核定汇总。
学生综合评价总成绩=品德修养评价成绩+学业评价成绩+校外实习评价成绩+课外活动评价成绩,其具体内容如下:
品德修养(120学分),占总学分30%,具体由班主任依据学校《学生品德修养考核办法》,结合班级管理实际进行评价考核。
学业成绩(160学分),占总学分40%,具体由任课教师依据学校《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价考核。
校外实习(80学分),占总学分20%,具体由企业依据学校《学生校外实习考核办法》,结合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进行评价考核。
课外活动(40学分),占总学分10%,具体依据学校《学生课外活动考核办法》,结合计算机专业部《评选“职教之星”活动实施方案》进行评价考核。
相关公告
地址:牡丹江市东安区东长安街217号
联系我们: 0453-6688438(办公) 0453-6691093(招生)
邮箱:mzjb2007@163.com
Copyring © 2021 版权所有 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 黑ICP备14007370号-1

教学资源

微信公众号

网上报名